鲃魚别名青竹、青魚、竹鲃、青竹鯉、青鲋鯉等,屬于硬骨魚綱,鯉形目,鯉亞目,鯉科,鲃亞科,鲃屬。
鲃魚體略呈圓筒形,短而又胖,口小、腹大,背花、肚白,鱗極細,且肚有小刺,可将身體漲若圓球,形似河豚,體長10-12厘米。喜清澈的流水,視力強、遊速快,攝食動作敏捷。
常見的有刺鲃、倒刺鲃、中華倒刺鲃、光唇魚、突吻魚、瓣結魚。此外還有大鱗四須鲃、雲南四須鲃、條紋二c須鲃、撫仙金線鲃等。
1、光倒刺鲃:光倒刺鲃是常見的一種鲃魚,别稱軍魚、光眼魚、粗鱗魚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鲃亞科、倒刺鲃屬淡水魚類,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,喜生活在流水環境中。
2、中華倒刺鲃:中華倒刺鲃是常見的一種鲃魚,别稱青波魚、倒刺青、岩鲫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鲃亞科、倒刺鲃屬淡水魚類,主要分布于長江上遊,喜栖息在礫石底質的河流中。
3、倒刺鲃:倒刺鲃是常見的一種鲃魚,别稱青竹鯉、竹鲃鯉、絹魚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鲃亞科、倒刺鲃屬淡水魚類,主要分布在珠江、紅河等水系及海南島,喜栖息在深水潭中。
4、光唇魚:光唇魚是常見的一種鲃魚,别稱石斑魚、羅絲魚、溪石斑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鲃亞科、光唇魚屬淡水魚類,主要分布在長江及以南各地,喜栖息在水清流急的河溪中。
5、瓣結魚:瓣結魚是常見的一種鲃魚,别稱哈司、重口、馬嘴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鲃亞科、結魚屬淡水魚類,主要分布在長江上遊幹流及各支流中,喜栖息在水質清澈的江河中。
鲃魚肉質細嫩,宜于燒、煨、汆等烹調方法,也可用炒、熏等方法成菜。清代朱彜尊的《食憲鴻秘》、袁枚的《随園食單》等均有鲃魚菜肴制作的記載。鲃魚蛋白質含量極高,脂肪含量極低,還富含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及硒、鋅等多種微量元素。中醫認為,其味甘,性熱,補腎壯陽,溫中補虛。